

最新消息

香港有望取代瑞士成為世界財富管理中心的龍頭。近日,瑞銀集團行政總裁安斯傑表示,香港的財富管理業務以每年7.6%的速度增長,有機會在2027年或之前取代瑞士環球頂尖的財富管理中心。
在大灣區,富裕家庭、(準)退休人士人均可投資資產最高。受市場波動、老齡化等因素影響,分散風險、財富傳承、醫療養老成為投資首要關切。為實現財富保值與升值,投資人正將 目光看向更國際化也更成熟的金融市場。香港私人財富管理公會行政委員會主席盧彩雲表示,大灣區、下一代和家族辦公室,將是香港私人財富管理行業的三大增長動力。
UBS Evidence Lab最新一期中國住房調查顯示,29%的內地消費受訪者表示在印花稅取消後有意在港置業,這一數字比4月調查結果高出4個百分點,顯示出香港置業需求加快。
瑞銀投資銀行香港房地產分析師梁展嘉表示,內地置業者意願加快對香港住宅市場有利,尤其是新房銷售,今年上半年新房銷售佔交易額的50%以上。此外,移居香港的意向也支撐了該行對香港未來人口增長的樂觀預期,預計將帶動住宅租金的結構性上升趨勢,預計2024至203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5%。隨着按揭利率進一步下降,預計2025年香港住宅價格將有望回升最多5%。


根據彭博行業研究分析顯示若2020至2023年存款增速保持不變,且來自內地的資金不斷增加,預料2030年香港的存款總額有望達到21.6萬億港元(2.8萬億美元),較2023年底的16.2萬億港元顯著增加。
長遠而言,在內地經濟全面復甦前,港元和美元可能會相對於人民幣維持較高息差。內地中產階級投資者或更傾向於將資產轉移到香港,情況從港股通銷售激增可見一斑。根據相關報告,2024年中國內地居民的境外可投資資產估計約28萬億元人民幣,佔可投資資產總額約9%,當中更多資金或會配置於香港存款。 在最樂觀情況下,2030年香港存款 總額或達25.8萬億港元,內地居民貢獻佔比料將顯著,港銀行業財富管理業務料持續推進。
財富傳承是近年熱門的話題之一,據估計,未來幾年全球將有價值18.3萬億美元的財富,從嬰兒潮世代傳承至年輕一代。根據研究機構Wealth-X近期發表的報告,超過68萬名擁有逾500萬美元資產凈值的人士,將在未來5年進行傳承規劃。萊坊(Knight Frank)的另一份報告亦指出,千禧一代預計將成為最富裕的群體。單單在2023年,全球擁有逾3000萬美元財富的人士,便增加了4.3%。我們在亞洲亦見到類似的現象。預計到2030年,一些於亞洲地區最富有的家族,將進行約2.5萬億美元的資產傳承。


香港特區政府3月重推俗稱「投資移民2.0」的「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」,旨在吸引世界富豪落戶香港,為香港帶來資金及激發經濟新活力。滙豐最新一項調查發現,約六成打算於亞洲區內其他城市定居的內地富裕人士認為,香港是區內最 理想的居住城市,高過排第二位及第三位的新加坡及韓國首爾,他們亦計劃於未來5年內移居香港。滙豐指出,受訪者偏好香港多過其他亞洲城市,吸引力主要來自香港經濟自由度有明顯優勢、金融基建穩健,同時擁有國際網絡、優質教育及可靠醫療系統等。
政府今年3月起推出「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」,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,截至5月底投資推廣署共接獲251宗申請,並批出超過100宗淨資產審查,入境處已就逾40宗申請作原則上批准逗留作相關投資,當中暫時有1宗獲批符合投資規定,未有人獲入境處正式批准居留。許表示,若接獲的申請全數獲批,料可為香港帶來75億元資金。


香港院校方面,除了排17的香港大學,另有6間大學上榜。其中,中大較去年上升了11位,排全球第36;科大則排行全球第47位,較去年上升了13位。理大與城大皆上升了8位,分別排名第57位及第62位。浸大排名為第252位,而嶺大排名則落在第711至720名。
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表示,截至去年11月各項吸納人才措施共收到逾20萬宗申請,超過12萬宗獲批,其中高才通計劃超過4.7萬宗申請獲批,足見香港對全球人才具吸引力。
